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2016-08-19 来源:互联网 热度:1475℃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23号)

《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3月1日省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姜大明 二零一零年三月十六日

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种畜禽质量安全,维护种畜禽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种畜禽,是指经过选育具有种用价值适于繁殖后代的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等。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种畜禽繁育推广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鼓励和扶持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种畜禽质量监测监督体系,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是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依法履行质量保障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义务,确保种畜禽质量安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农业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建立畜禽遗传资源档案和畜禽品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畜禽遗传资源信息。

第八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全省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组织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并对有利用价值的濒危畜禽遗传资源采取特别保护措施。

第九条 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的,发现者不得随意宰杀,应当及时报告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保护方案,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并报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

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未经鉴定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境外输出,不得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

第十条 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向境外输出或者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从境外引进或者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依照国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并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对濒危或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畜禽进行遗传资源保护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贴。

第三章 畜禽品种选育和推广

第十二条 省科技财政畜牧兽医等部门应当扶持畜禽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畜禽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种畜禽品种,省科技畜牧兽医等部门应当在科研创新体系实验室及种畜禽场的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予以重点支持。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育种企业开展良种选育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生产企业开展联合育种,促进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增强种畜禽自给能力。

鼓励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繁育濒危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畜禽品种。

第十四条 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经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

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种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不得销售推广。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畜禽良种改良规划,扶持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畜禽改良推广新品种生产示范等公益性畜禽良种推广服务设施建设,并对应用畜禽良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政府设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公益性技术服务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第十六条 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

第四章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第十七条 建立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 申请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经营的种畜禽必须是国家和省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或者是经批准引进的境外品种配套系,并符合全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布局的要求;

(二)种畜禽生产群体规模达到育种制种强制性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的数量要求;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取得国家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四)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繁育和动物福利设施设备,以及家畜粪污和养殖废弃物等环保处理设施;

(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完整的系谱和各项生产性能记录,各类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引种渠道规范且质量符合标准;

(六)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疫设施和防疫条件检疫条件,无一二类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家畜配种冻精胚胎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当地畜禽改良规划和配种站(点)的布局要求。

第十九条 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育种或者制种方案,饲养管理制度,投入品使用管理疫病监测防治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

(三)单品种群体规模及品种来源证明;

(四)种畜禽合格证检疫合格证家畜系谱证明;

(五)动物防疫合格证;

(六)种畜禽场区平面图设施设备清单;

(七)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明或者职称证书;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新设立的企业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除按前款规定提供有关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和土地使用证明。

第二十条 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申请取得畜禽原种场曾祖代场遗传资源场祖代种禽场一级种畜繁育场和从境外直接引进种畜禽的种畜禽场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

第二十二条 申请取得二级种畜繁育场父母代种禽场生猪人工授精站冻精胚胎经营点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收到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二十三条 申请取得家畜配种改良站点单独孵化坊(场)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二十四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全部内容。对不予受理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种畜禽场人工授精站生产经营许可申请后,应当组织成立专家组,对现场进行查验和评审。专家组由种畜禽管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组成,人数应当不少于5人,且为单数。

现场查验和评审结束后,专家组应当出具评审结果报告。经评审符合条件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许可决定,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具体评审办法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生产经营者的名称场址生产经营范围有效期编号及发证机关等内容。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一场一证,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生产经营种畜禽。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被许可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许可延续申请。

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变更名称地址增加或者更换种畜禽品种的,应当按照原许可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不变。

第二十九条 农户饲养的种畜禽用于自繁自养或者将少量剩余仔畜雏禽出售,以及农户饲养种公畜进行互助配种的,不需要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种畜禽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国家标准;暂无国家标准的,参照行业标准执行;既无国家标准又无行业标准的,参照地方标准执行。国外引进的品种,参照供方提供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省种畜禽生产发展需要,制定有关种畜禽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使用的种畜禽必须符合种用标准。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年度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抽查工作。

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种畜禽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列支,不得向被检验人收取。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种畜禽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能影响种畜禽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四条 进口的种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首次进口的种畜禽,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的规定进行种用性能评估。

第三十五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者应当制定种畜禽选育计划,完善选育方法配种制度及性能测定方案,健全免疫防疫和疫病监测制度,并建立完整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应当长期保存。

第三十六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者销售种畜禽前,应当依法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现场检疫时,应当先行查验种畜禽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家畜系谱。

种畜禽生产经营者销售种畜禽时,应当出具种畜禽合格证家畜系谱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七条 发布种畜禽广告的,广告主应当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广告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注明种畜禽品种配套系的审定或者鉴定名称;对主要性状的描述,应当符合该品种配套系的标准,不得作夸大虚假宣传,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三十八条 销售种畜禽,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二)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

(三)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

(四)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

(五)销售无种畜禽合格证家畜系谱检疫合格证的种畜禽;

(六)销售带病的种畜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遗传资源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

(二)未经批准,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三)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未经鉴定的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生产经营种畜禽,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的,并处3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种畜禽生产经营者未建立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或者未按规定保存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5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的种畜禽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千元的,并处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种畜禽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种畜禽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五项第六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或者违法发布种畜禽广告的,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变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颁发,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未予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三)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颁发,或者超越法定职权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四)未依法说明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的理由的;(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实施〈种畜禽管理条例〉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