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专题深思)

2022-03-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热度:68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应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才能成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才能打赢这次抗疫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应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环节众多,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把各方面工作联系起来分析、统筹起来谋划。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发挥好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又发挥好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的牵头抓总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红色网格”,不断增强基层应急管理的向心力,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基层应急管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促进社会共治,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常态管理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将应急管理能力纳入基层治理能力进行统筹考量,管在平常、理在日常。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无缝对接。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硬件”建设,强化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支撑,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准确把握安全风险的规律特点,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全面排查风险,找准重大风险,有效化解风险,全面提高基层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当前,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拓展了平台和路径、丰富了手段和办法。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必须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把握互联网规律特点,以信息化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推动管理方式变革。例如,可以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加大智能终端在防险救灾中的使用力度,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创新安全执法方式,推行在线审批、数字化监管和线上安全培训、远程技术服务,分区分类开展安全监管工作,为基层应急管理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