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印发通知,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更好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生态美景、和大自然亲近相处的需要,也是建设宜居城市,持续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行帐篷区试点,三两友人支起帐篷铺好餐垫,草地上或卧或坐,聊天或游戏,享受一段绿地休闲时光正成为广州城市公园的常见场景;利用空地绿化改造,成都市已对城市的393个“金角银边”示范点位完成建设和改造;让城市公园成为自然课堂,南京市青少年宫聘请“环保教育公益讲师”将“自然课堂”开办在公园绿地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先行尝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探索出不少公园绿地建设、运营、维护的新方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人口密度大、土地更加稀缺,是城市的客观现实;道路纵横、楼宇林立,是城市生活的现实需要。也因此,出门见绿 、开窗是景,对城市居民而言也是加倍的幸福感获得感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地制宜,巧妙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安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正在变为可感可享的现实。
合理安排城市绿地,离不开科学开发和可持续的管护。一方面,在科学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合理布局绿化用地的同时,也要同步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对受损山体、水体、废弃地等科学复绿。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城市更新,推进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力争做到应绿尽绿。《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三年行动方案》就提出,充分挖掘、释放城市剩余空间潜能,打造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金角银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也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
环境美丽、生态美好,是我们的共同期盼和追求。有关数据就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0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城乡绿色发展提质,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绿色生活方式普及,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值得我们共同付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