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马利民
两80后情侣铤而走险制毒,在借钱购买制毒原料时,又有两朋友主动入伙,四人结成制毒团伙一起制毒贩毒。天网恢恢,就在制毒成功后,该团伙便被公安机关捣毁,涉案9人全部落网。其中的4名主犯更是被判处死刑。
2008年9月26日,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制贩毒团伙主犯雷某、周某等四人死刑。据介绍,该案也是历年来遂宁市侦办涉毒案件中,判处死刑人数最多、判处刑罚最重的单案。
“该案是一个典型的从拧包贩毒到制毒工厂的经典案例。”谈及此案,遂宁市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的办案民警也唏嘘不已。
2016年12月19日,禁毒民警在进行信息研判时发现,一名陈姓的安居籍男子在遂宁、成都两地活动十分频繁。
“陈某从事零包贩毒活动,经常在深夜和各种的吸毒人员接触贩卖毒品。”办案民警说,掌握该线索后,禁毒支队立即对此立案展开调查。
通过对陈某的社会关系的排查,办案民警发现,陈某与一个金堂籍的男子周某来往密切。凭着办案民警的直觉,民警意识到,周某有极大的可能是陈某的上家,零包贩毒的背后,可能涉及到更大的毒品犯罪。
围绕着周某,周某的女朋友黄某英、李某、李某龙等人也渐渐的进入办案民警的视线。
“这几个都是吸毒人员,其中,李某和李某龙是周某的小弟。”办案民警介绍说,就在民警展开侦查时,一条重要的线索引起了民警的高度重视:因为要结婚和装修房子,周某等人准备筹钱制毒!
囊中羞涩,制毒的费用成为周某的难题,随后,周某找到自己的一个朋友雷某,提出了借钱制毒的想法。雷某也一直隐蔽的从事着制毒的勾当,见周某借钱,雷某主动提出联合另一个朋友何某,三人共同出资制造冰毒,并约定在制毒成功后,三人平分毒品。
随后,雷某、何某以3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50公斤麻黄素和制毒辅料,为了逃避警方的打击,三人特地在简阳一废弃寺庙内将麻黄素制成液体,周某、雷某、何某就地将液体进行了平分。为了降低被发现的风险,周某等三人随后将液体运回成都,分别在各自的出租房进行再次加工。
正当该团伙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紧锣密鼓制毒时,该团伙的所作所为已经全部被遂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民警掌握。
“因为该团伙是分开进行毒品结晶的,而且该团伙的窝点很多,因此对抓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办案民警说。2017年2月,周某这一组率先结晶完成,并准备将毒品贩卖。掌握其情况后,为了避免毒品外流,经过研究,遂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果断决定立即行动,多组同时收网。
2017年2月12日,陈某带着女友从遂宁前往成都找周某购买冰毒。在陈某支付6000元人民币后,周某将陈某带到了自己的出租房中。见此,抓捕民警立即行动,一举将周某、黄某、李某、李某龙、陈某及陈某的女友抓获,并在该房屋内缴获甲基苯丙胺7千克左右,液体甲基苯丙胺500余克。
周某落网后,抓捕民警同时对雷某、何某等人实施抓捕。“当时,雷某正在出租房中睡觉,我们冲进去时,雷某突然将手往床底下伸,发现异常后,我们立即喝止了其行为,并在其床下发现了一把防制式手枪以及子弹3发。当时,手枪已经上膛。”办案民警说,在成都一居民小区,抓捕组将何某抓获,在何某的出租房内,民警查获甲基苯丙胺7472克,仿64手枪2只、弹夹3个。
随后,民警又对雷某的出租房进行搜查,现场查获甲基苯丙胺6581.7克,查获甲基苯丙胺液体8169克,查获甲基苯丙胺固液混合物810克。
至此,这个由周某、雷某、何某三人共同策划组织的制毒贩毒团伙被遂宁警方成功捣毁,全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缴获晶体甲基苯丙胺11公斤左右,液态甲基苯丙胺40余公斤,仿制式手枪3支,收缴毒资44.6万元。
“无论从缴毒数量、缴获签字弹药数量,还是涉案人员数量及团伙组织结构衡量,该团伙组织严密,反侦察意识强,暴力对抗性强。”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将该案办成铁案,专案组民警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多次到成都、简阳等地收集固定犯罪证据,因案件证据收集比较全面、充分。最终,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该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