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案数连续下降美誉度持续上升

2022-03-04 来源:法制网 热度:75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高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黑灰产业链条盘根错节,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

前不久,公安部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1年1月至11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7万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4.9万余名,其中6月至11月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

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缘何连续下降?打击治理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机制经验?下一步重点攻坚的方向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各地公安机关。

“严”字当头

接续发力高压严打

家住青海海西的小舟怎么也不会想到,“朋友”口中“上山采茶月入过万”的承诺,竟成为一场噩梦。

2020年7月的一天深夜,西南边境,小舟被“朋友”领着“上山采茶”。实际上,此刻他正踏上去往邻国的偷渡之路。

随后的3个月时间里,小舟被控制在一台电脑前,屏幕上除了无数个网络聊天窗口,还有“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及“裸聊”敲诈相关的“培训教程”“操作指南”。

“出入口有持枪的武装人员把守。完不成‘业绩’就会挨饿挨打。”在小舟的记忆里,这里时常枪声大作,加上四处蔓延的疫情,逃回祖国是许多人心里唯一的念想。

就在小舟饱受煎熬时,2000多公里外的家乡,一场来自公安机关的营救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青海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刘东海介绍说,全国公安机关“断流”专案行动开展以来,青海公安机关在公安部指挥下,于2021年6月14日、7月17日分别开展两次集中收网,共抓获291名犯罪嫌疑人,小舟也因此得以被解救。

过去一年,公安部针对组织招募人员赴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成立“断流”专案行动指挥部,统筹协调指挥专案行动各项工作。

各地公安机关按照“一团伙一专班、一案一斩链”要求,紧盯目标任务,集中优势资源,通过斩链条、断通道,挖“金主”、打“蛇头”等一系列“组合拳”,共打掉3人以上结伙非法出境团伙10600余个,破获刑事案件5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690余名,全力挤压犯罪团伙生存空间。

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在省公安厅指导下,一手抓数据研判,一手抓规模打击,现已抓获“蛇头”125人,运送者、接应者32人,非法出入境及其他黑灰产人员3787人,有效切断由福建至西南边境偷渡东南亚国家的通道。

通过诈骗App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是电诈犯罪分子近年惯用的伎俩。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诈骗App多由诈骗网站制作而成,一些技术开发人员在非法利益驱使下沦为诈骗团伙帮凶。从编写程序代码,到租用服务器、购买域名、域名解析,再到App封装和分发等,已形成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犯罪链条,其中域名解析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强,是犯罪链条的关键一环。

对此,公安部刑侦局从诈骗网站入手,梳理出专门为诈骗团伙提供域名解析等非法网络服务的犯罪团伙线索211条,涉及全国23个省区市诈骗案件1065起,于近日组织各地公安机关同步落地打击、集中收网,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0余名,缴获电脑、手机等作案设备250余台,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深化大案攻坚,立足境内打境外,组织出境捣窝点,加强对此类犯罪新动向的分析研判,对域名解析、App技术开发、虚拟币洗钱等黑灰产关键环节发起凌厉攻势,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

“堵”字清源

科技破题源头堵截

2021年夏天,不少福建厦门市民收到了一条在线办理社保卡的诈骗短信。

同一时刻,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接警大厅里一片繁忙——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敲击键盘声和脚步声,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全市主要商业区的实时监控画面,战情研判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分类预警信息和发案走势图,反诈骗战斗气息扑面而来。

“您好,这里是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上午您是否收到一条在线办理社保卡的信息?注意,那是诈骗信息,千万不要点击短信链接,不要泄露银行卡信息。”劝阻席上的工作人员针对大数据监测到的疑似受害者逐一进行回访,类似的劝阻电话,他们每天要打上百个。

为了预警宣传能再快一步,拦截止付能再快一秒,厦门市公安局突破原有建制框架,构建起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联动作战的合成反诈“云体系”。

在反诈“云体系”助力下,2021年1月至12月,厦门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20.36%,冻结诈骗钱款、返还被骗金额分别上升8.57%、11.2%。

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情况,过去一年,各地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先,不断提升技术反制能力,全面加强预警劝阻,共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265亿元,拦截诈骗电话15.5亿次、诈骗短信17.6亿条,避免2337万名群众受骗,筑起一面面坚实的“反诈神盾”。

针对大量银行卡、电话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这一情况,为从根源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势头,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断卡”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坚持摧网络、打团伙、断通道,2021年1月至11月,累计打掉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3.9万个,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42万名,查处金融机构和通信企业内部人员5000余名。

随着“断卡”行动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团伙获取“两卡”的寄递贩卖通道受阻,诈骗窝点用于作案的“两卡”严重不足,大量涉案资金被冻结,犯罪团伙作案成本大幅上升,电信诈骗活动受到重创。

针对一些涉“两卡”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围绕“可疑不开卡、开卡不涉案、涉案必追究”的目标,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全面提升风控能力。山东青岛建立警银快速联动机制,成功打掉一个流窜多地的特大洗钱团伙。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加大办卡管控力度,新开卡涉案数大幅下降。

过去几年,公安部联合多部门多次发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通告及意见,为打击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各地各部门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切实从源头上铲除违法犯罪滋生土壤。

国务院联席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断卡”行动已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各地各部门将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完善工作举措,健全技术手段,强化行业治理和重点整治,坚决打赢“断卡”行动攻坚战。

“宣”字固防

精准宣传全面防范

“您的奶茶好了,这里有防诈小贴士,您看一下!”1月16日,四川省绵竹市滨河西路二段的一家奶茶店里,工作人员封上杯盖,熟练地贴上一张防诈小贴纸后,将这杯“反诈奶茶”递到了顾客手中。

“捧在手里、看在眼里、暖在胃里、记在心里,让我们更好地守护自己的‘钱袋子’。”对于这种特别的反诈宣传方式,顾女士欣然拍下照片,分享在朋友圈里。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反诈意识,绵竹市公安局联合辖区部分奶茶店,于1月1日推出了2022年第一杯“反诈奶茶”,为广大群众送上一份带有公安特色的“新年礼物”。

预防电信诈骗,宣传系一半。

近一年来,各地公安机关通过创新宣传形式、丰富传播载体,将防诈知识送入千家万户,进一步营造全员反诈的浓厚氛围,共同筑牢反诈“防火墙”。

2021年5月,不少逛农贸市场的浙江杭州市民领到了一份印着防骗语的“反诈鸡蛋”,有人发现这些鸡蛋中掺杂着“假鸡蛋”,上方印着“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只会掉陷阱”“网络诈骗花样多,连这个鸡蛋都是假”等标语。

原来,这些是由杭州市公安机关发放的第一批“反诈蛋”。将“假鸡蛋”放进真鸡蛋中,也是为了敲响警钟——“送你的也有假”,从而提醒群众注意防骗。

2021年中秋节前夕,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吴泾派出所食堂内,民警们正在给一盒盒新鲜月饼精心打包。月饼上印有“吴泾派出所”“反诈有我”等字样,每枚月饼的外包装上还贴有1张提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二维码。

据介绍,民警根据反诈中心统计数据,确定电信网络诈骗高风险、易受害人群,通过“靶向”上门投送“反诈月饼”,进行精准反诈宣传。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线索摸排,及时劝阻1104万名群众免受电信诈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3亿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反电诈”宣传不仅在线下呈现出“多点开花”之势,线上实践探索也富有成效。

1月10日至18日,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28”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人民法院一审开庭。

此次庭审进行了多场网络直播,并在直播间公告栏、评论区设置“看庭审直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诈骗”等反诈提示。

为期9天的庭审直播吸引了超过2500万人次观看、100多万条留言。网友们在评论区内分析网络诈骗套路,讨论案件进展,多名网友还用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提醒他人“不要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

国务院联席办进一步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充分发动群众,在全社会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累计发布视频1500余条,各地各部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5万场次,发送公益短信36.2亿条,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出重拳、堵漏洞、强预防。

在构建“全警反诈、全民反诈”新格局的道路上,公安机关将持续强化精准宣防,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继续开展“五进”活动,坚决打好预警防范仗,努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