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交所融合”有效破解一线警力不足

2022-05-25 来源:法制网 热度:657℃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辉 见习记者周孝清 通讯员叶瑾

5月13日16时许,一名男子驾驶白色宝马轿车驶过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赛城湖大桥,见前方有交警设卡盘查,欲掉头驶离,这一可疑迹象引起现场执勤交警的注意。

“停车、熄火、接受检查……”交警迅速上前控制住车辆,在车尾厢中查获违禁品“笑气”一罐。在场的治安民警将涉事司机传唤至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

交警与治安民警执法配合如此协同高效、配合默契,得益于柴桑区推行的“交所融合”警务机制改革试点。

柴桑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王海辉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柴桑区公安局整合警力资源,打破警种壁垒,积极探索“交所融合”警务机制改革,实行“一警多能、一警多用、联勤联动”警务模式,有效破解了一线警力不足和农村社会治安交通管理工作难题。

所队合一

“五指分散”变“聚指成拳”

地处柴桑区港口街道洗心桥村的港口派出所,原本与柴桑区公安交管大队洗心桥中队毗邻而建,“交所融合”警务机制改革在这里试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记者实地采访时看到,交管洗心桥中队已与港口派出所合署办公,中队大楼被用于生活区,原先的“交管业务窗口”经整合后入驻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两个单位之间的围墙已被拆除,通道也完成改造,办公用房实现“合二为一”。

柴桑区公安局副局长、政治处主任喻小明介绍说,今年年初,该局充分整合港口派出所和交管洗心桥中队警力资源,将交管洗心桥中队“成建制”融入港口派出所,并成立港口派出所交通管理队。交管洗心桥中队中队长兼任港口派出所副所长,保留原交管中队编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警务一体模式。

“所队合并,不仅节约了办公经费,警力不足问题也得到极大缓解。”港口派出所所长阎炟深有体会地说,如今,该所民警由8名增加至17名(含辅警),警力资源由“五指分散”变为“聚指成拳”,有效破解了以往派出所和交警各自为战、重复出警、职能单一等问题,实现了“1+1>2”的效果。

“交管中队与派出所警力混合编组、统一勤务,全员参加值班备勤,统筹开展巡逻管控、交通事故勘查等各项工作,极大提高了辖区交通违法查处效率。”港口派出所副所长兼交通管理队队长吴俊说。

记者了解到,柴桑区在前期推行的江洲派出所、交管中队“所队合一、合署办公”警务模式基础上,坚持开展“交所融合”成片化试点,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实现沿江片区“交所融合”全覆盖。

据统计,“交所融合”机制试点以来,柴桑区公安局民警值班频次同比下降30%,重复出警量同比下降20.3%,办公经费开支、食堂经费开支分别同比下降26.6%、17.6%。

一体作战

“九龙治水”变“一龙管水”

“快来救救我,有人开车想撞我!”今年1月的一天,港口派出所接到女子徐某报警,称其前夫荀某正开车上门找她报复。

接警后,派出所民警立刻赶赴徐某所住小区对其实施保护,交管中队民警则同步查看附近的公共视频,寻找荀某驾驶车辆的轨迹。最终,交管中队民警在徐某所住小区门口将荀某连人带车一起截获。

经检测,荀某属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交管中队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派出所民警同时以寻衅滋事为由对荀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交所融合,实际上是勤务和业务的融合,有利于增强一体作战的效能。”喻小明告诉记者,柴桑区公安局已建立综合指挥调度机制,通过110、122二级接警台以及移动警务终端,统一收发上级指令,确保值班警力第一时间接处治安、交通等各类警情,大大增强了警情处置实效。

据介绍,针对派出所民警对交通事故处置不专业、交管中队民警对治安管理相对生疏等问题,柴桑区公安局各所队均建立了相关业务研判交流微信群,每天安排业务骨干在线指导,确保疑难问题及时解决,并通过以战代训、所队自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开展交管、治安业务学习培训,加速推动综合业务融合提升。

“此项改革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实现了管理职能的相对集中和系统集成。”王海辉说,“交所融合”构建起合成化警务体系,既提高了警务工作效能,又实现了“警力无增长改善”。

警力释放

提升农村交通治理水平

301省道线贯穿柴桑区新塘乡、新合镇境内13公里,日常车流量在4000辆次左右,春节、清明等节假日期间超过7000辆次,加之道路狭窄、交警力量薄弱等因素,该路段交通安全与畅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新塘派出所因地制宜,推行“交所合治”,主动承担部分交警职能,并发动村级辅警、“志警”(注:当地志愿者队伍)参与交通宣传、节假日道路执勤和交通隐患排查,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今年以来,该路段没有发生一起亡人交通事故,也未发生长时间拥堵现象。

“所队融合之后,警力得到充分释放,进一步填补了农村交通管理的盲区。”王海辉表示,近年来,柴桑区公安局不断细化以乡镇交通管理工作站(安全员)、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员)为主的“两站两员”工作机制,完善“一村(社区)一辅警”建设,整合安全员、劝导员、村级辅警、保险公司营销员等队伍,常态化开展交通疏导、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信息采集等工作,有力提升了农村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据统计,今年以来,柴桑区交通事故总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5.7%、46.1%、37.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