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淑秋 刘中全
近年来,吉林省白山市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加强对有关人群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建了工作闭环、多元共治的新模式,推出“绿色家园”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创新之举。
“我们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各方资源力量在实践中实现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力量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实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近日,白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玉国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热心帮教到真心帮扶
2021年8月,在抚松县一球场,两名学生因抢球发生口角,小安等人闻讯赶到现场,在撕打中不慎将对方一人打致轻伤。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因小安是未成年人,且平时没有劣迹,在取得被害人谅解后,对小安依法作出不捕不诉决定,考验期一年。”抚松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李晓丹说。
为确保小安等人顺利度过考验期,检察机关将他们的情况报到“绿色家园”办公室,退休老教师常连营、退休老干部吕长军作为志愿者定期对小安家访,与其谈心谈话,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小安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因表现良好,小安的考验期缩短为半年。
“近些年,青少年犯罪率明显降低,我们工作重心已由原来的热心帮教转变为现在的真心帮扶了。”抚松县政法系统关工委主任柏世华说。
近年来,白山市针对轻微劣迹、生活困难以及辍学单亲的青少年,创新建立“绿色家园”办公室,形成由“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社区民警、帮扶单位参与的青少年帮扶帮教模式。
截至目前,白山市发展了542个、1.34万余人参与的“绿色家园”社会组织,累计帮教879人,帮扶1.1万余人,“绿色家园”成为响亮品牌。
从各自为政到群策群力
“2020年,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在全省率先成立白山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精管中心”),协调各部门处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白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伟说。
白山市全面落实中央、省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政策,创新建立精管中心,实施市县乡村“四级管理”,实行监护人、网格长、民警、精防医生“四位一体”包保机制,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人员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2021年10月,张芳(化名)在白山市内突然将一名群众打伤。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张芳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立即将其送至康宁医院,同时向精管中心报告,中心联合有关部门立即开展人员信息排查工作。
经查,张芳是江源区人,不仅患有精神疾病,还患有肺结核,其丈夫去世,父亲多病,还有一个8岁儿子由她的妹妹照顾,因孩子没有身份证,无法申请低保、无法入学。
江源区精管中心立即召开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合协商会。很快,张芳的治疗费用减免、残疾评定、孩子身份证办理、低保申请等工作同步展开。
“以前有不明身份的精神障碍患者送到康宁医院,医院要分别找相关部门,沟通不顺畅。有了精管中心,相当于从原来的各自为政到现在的群策群力,救治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张伟说,自2021年3月至今,白山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各项工作综合指标保持全省第一。
从各负其责到齐抓共管
白山市成立市、县、乡三级专项组,在村(社区)、网格设立服务站,各级职能部门分别建立“绿色家园”“刑满释放人员教育矫治中心”等机构,并融入综治中心,统筹开展人员排查、帮教帮扶等相关工作,各职能部门在综治中心实现了由各负其责到齐抓共管。
“我们统一制定《村(社区)基础信息一张表》,运用信息化手段落实服务管理措施。”宋玉国说。同时,结合“三官一律进网格”“一网格一警”等基层平安创建项目,同步开展精准到人的服务管理活动。
白山市还采用“帮解困、帮助学、帮矫治、帮就业、帮治疗”的工作模式,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等人群实施精准帮扶。创新建立法治教育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就业帮扶基地、爱心培育基地,有效加强他们社会融入等常态化工作。
2021年,白山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同比下降35.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2.94%,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率100%。吸毒戒毒、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均实现应排必排、应治必治、应控必控、应助必助、应访必访。
“未来,我们将通过加强基层社区、网格的管理力量,规范机制流程,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等方式。”宋玉国表示,他们将把闭环管理、多元共治的做法拓展到市域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最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实现建设高水平的平安白山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