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6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17项具体工作举措。《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切实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显著提高。
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各环节的重中之重,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历来备受各界关注。行政执法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切身利益。每一次执法本身,都关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这些年,随着我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等的全面推进,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已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执法尺度、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还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继续深化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从现实来看,行政执法牵涉主体多、范围广、数量多,行政执法人员与人民群众打交道频繁且普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不断优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体系日趋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未来,提升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需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实现执法程序、自由裁量和执法行为等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升。
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社会这个庞大机器精细运转背后,诸如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城市管理、交通教育等重点领域,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必须依法依规,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效果。同时,也要防止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每一次执法,都是一堂普法课。一次简单、粗暴的执法,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数十次文明规范执法都无法追回。因此,在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基础上,更要不折不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妥善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执法为民”,行政执法说到底是要通过公平规范、严格精准地执法,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然而,网上网下会时常曝出粗暴执法、“以罚代管”、选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统一等现象。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让不合法的执法行为及时得到纠偏,让不严格认真执法的人员受到监督惩处,才能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能。此外,还要建章立制,妥善解决执法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提升人民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
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就是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公信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让人民群众从每一次执法中感受到规范文明,公平正义,就能不断涵养社会对法治的信仰,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