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5-10-19 来源:互联网 热度:1331℃

水资源[2005]79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2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水法》和《办法》,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实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必然要求;是水质水量并重管理的重要实践;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突出重点,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按照《办法》的要求,在加强内部协调的基础上,明确水资源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建立与相关职能单位协调配合的制度。使《办法》的执行达到准确高效便民。

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工作,涉及到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逐步建立相互合作共同执法的工作机制。

二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涉及面广,与已有水资源管理和工程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选准突破口,通过重点工作,以点带面的开展工作。2005年,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以“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为重点开展工作。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按照《办法》的要求,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已经设置的排污口提出限期关闭全面整治的管理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选择其他重要水功能区作为工作重点,使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在重点水域见到实效,为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三严格执法,完善制度

新建改建扩大入河排污口的审批,是《水法》设立的行政许可事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严格执法,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应与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提出密切配合;与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密切配合,通过上述各项制度的执行,逐步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在严格执行上述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流域本辖区的管理程序或细则。

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办法》的规定,依法对管辖范围内入河排污口实施监督管理,并应建立相互沟通互相配合的管理制度。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对于按照《办法》规定,可不提交单独的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的入河排污口申请单位,要认真检查其所提交的文件中关于入河排污口的内容是否符合《办法》的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那些将对重要水功能区水质或水生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入河排污口申请单位,可以提出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的要求并专题审查。

《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试行,以下简称《申请书》)《入河排污口登记表》(试行,以下简称《登记表》)及《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基本要求》(试行)(见附件123)随文印发执行。各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按照统一规定自行印制申请书和登记表,并可根据需要启用入河排污口审批专用图章。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从《办法》执行之日起,对新改建和扩大排污口的审批要建立档案,并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对已有入河排污口的登记工作应明确完成时间。除日常检查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确定每年统一普查时间和频次,依法向各级政府报告。

请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全面部署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活动,积极开展宣传普及工作;尽快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工作。我部将组织检查。请将《办法》执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附件1: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试行)(略)

附件2:入河排污口登记表(试行)(略)

附件3: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基本要求(试行)(略)

水利部办公厅

2005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