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超 王志堂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之后,服务于公益诉讼的检察技术从间接辅助办案转向直接参与关键办案;从保障办案走向一线办案;从后续参与办案到快速主动办案;从刑事领域扩展到环境资源、食品安全等行政监管领域。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必须转变思路,依靠科技强技术,保障公益诉讼办案。”近日,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宁建新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太原市检察院紧紧围绕保障公益诉讼办案,坚持建用并举,紧贴办案需求,依靠科技,强化技术,从线索筛查、快速检验、远程指挥等方面加强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信息分析系统拓宽案件线索来源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使检察机关由过去的坐等案件上门变为主动寻找线索,这就要求解决线索来源问题。”太原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常务副检察长李南明说。
为此,除了传统的12309热线、网站及检察服务中心,太原市检察院还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建成了信息分析系统。
将市政府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及网络举报导入,系统便会自动分析,从中发现公益诉讼的相关线索。检察机关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研判,决定是否立案,是否采取相关措施。
今年5月以来,多名群众在太原市政府12345便民服务热线投诉夜间噪音扰民问题。系统将相关线索捕获并进行了分析,相关数据很快便出现在了检察官的桌子上。根据整理出的线索,第七检察部联合市县两级检察技术人员,组织了夜间噪音扰民专项整治行动。专项行动共排查发现线索13条,符合立案条件的两件,其他线索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快检技术完善线索初筛证据固定
今年6月,迎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辖区内开展公益巡查时发现,马庄河水库护堤上的雨水排污口有大量水体排入马庄河水库,随即做了水样采集。水样很快被送到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该水样接近生活用水标准。
收到检测报告后,检察官第一时间联系郝庄镇人民政府、区水务局开展现场排查,发现是自来水管道破裂导致大量水体流失,随即督促相关行政机关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有了线索,首先得进行初筛,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而后还要进行证据固定。”太原市检察院检察技术部主任范勤说,过去办案,这些工作都得委托专业机构,“如今有了快检实验室,自己就能解决”。
太原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建成于2020年1月,是全省第一家投入使用的专门服务于公益诉讼的快检实验室。目前,已形成水质污染(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重金属、氨氮、总磷、COD等)、噪音、土壤重金属、食品药品安全、空气污染五大门类的快速检测能力,有效节省了办案时间,提高了办案效率。
远程办案指挥实现实时传输储存
太原市检察院视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一架无人机航拍的画面。
“这是无人机在进行日常线索巡查。”太原市检察院法警支队二级警长罗雁彬告诉记者,无人机与远程办案指挥平台实现了音视频实时传输,实时储存。
公益诉讼办案中,部分案件尤其涉及环境污染的,取证难度大,阻力大。为此,太原市检察院于2020年7月建成了远程办案指挥平台。4G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单兵系统连接远程办案指挥平台,音视频影像实时上传,实时储存,实现了远程指挥调查取证,防止相关音视频资料因外来干扰因素而灭失。
“平台还支持多用户在线,实现取证工作跨单位交互。市院可通过本平台查看基层院案件办理现场取证情况,还可进行现场取证指挥。基层院案件办理情况、原始证据数据等也可随时调取。”太原市检察院检察技术部副主任刘军卫告诉记者,远程办案指挥平台实现了证据采集智能化、证据固定即时化、取证管理规范化、现场指挥便利化,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