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鹏
湟源县法院茶汉素法庭案件调撤率超过90%;大通县法院城关法庭针对赘婿离婚案件发出风险管控告知书;城北区法院大堡子法庭推出“午间法庭”便民诉讼举措;湟中区法院多巴法庭依托智慧法院减轻当事人诉累……
“近年来,全市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司法服务能力稳步提升。”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昝春芳介绍,“我们注重党建引领,将支部建在庭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法庭布局、完善保障措施、强化职能发挥,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服务推进乡村振兴
茶汉素法庭管辖湟源县和平乡和日月藏族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法庭受理的土地流转类纠纷逐年增多。因这类纠纷涉及多重因素,该法庭依靠农村“两委”及司法所,采取委托调解、聘请村干部群众参与等方式,尽可能在诉前解决纠纷。
今年5月,400多名群众来到茶汉素法庭。原来,2011年茶汉素村争取到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资金219万元,该笔资金经全体村民协商一致,以全体村民名义入股到某种植专业合作社,但自2019年起,该合作社一直未分红。了解情况后,法庭第一时间到村上及合作社,一方面指导村“两委”班子安抚群众情绪,协调村委派出有群众基础的村干部参与调解,另一方面找到合作社负责人,对其释法明理。经过8个多小时调解,合作社当场履行了给付义务。
“越到基层,调解效果就越好。我们吸收村委会、司法所、综治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社会力量,构建‘大调解’格局,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茶汉素法庭庭长李春梅说,5年来,该法庭受理民商事案件1307件,调解撤诉1181件,调撤率90.36%。
湟源县法院共有两个派出法庭,处在推进乡村振兴最前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法庭责无旁贷。我们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法庭工作,倡导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纠纷解决理念,高质高效解决乡村发展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湟源县法院院长张静说。
近年来,西宁各法庭将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依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助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通县法院城关法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协助“共建村”梳理涉及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议事规则等村规民约,指导开展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如设立法律宣传栏、建立法律报刊室、开设法律学习班等,为服务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天下着雨,刘桂芳一行来到大通县青山乡贺家庄村村委会,将一份风险管控告知书递到村书记贺洪福手中。
刘桂芳是大通县法院城关法庭庭长。这是一起赘婿离婚案件,女方作为原告,曾两次起诉被告要求离婚,双方矛盾较为突出。“为妥善处理好本案,防止出现不稳定因素,我们发出告知书,请村委会配合做好相关管控工作。”贺洪福在送达回证上签了字,表示将配合法庭,继续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案件审理平稳有序。
“2016年至今,城关法庭受理婚姻家庭纠纷1287件,占受案总数44%,其中赘婿离婚案131件,由于这类案件双方矛盾大,极易出现民转刑。”刘桂芳说,城关法庭充分发挥村民调解委员会、妇委会、综治办、司法所及当地派出所的联动调解作用,妥善处理此类纠纷,并常态化向村委会、综治办及派出所下发管控通知书,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分析研判,防止不稳定事件发生。
“枫桥经验”精髓在于依靠社会力量,就地解决矛盾纠纷。西宁各法庭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源头预防化解矛盾,与相关部门完善调解机制,聘任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并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为切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大通县法院系统梳理了人民法庭职能作用,出台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协作意向书,要求人民法庭加强与各乡镇、村社协调配合,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大通县法院院长蒋清燕说,该县人民法庭大力开展“枫桥经验”实践,通过诉前、诉中调解方式,加强与村委会、镇综治办、司法局等部门联动调解,推动诉源治理,促进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
今年8月26日中午12点多,按说已是休息时间,但考虑到张某某3人上班时间不好请假,城北区法院大堡子法庭利用“午间法庭”,对这起房产继承纠纷案进行调解。
“我们辖区有西钢等大型企业,因上班时间多为三班倒,职工请假不方便;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商户,生意忙碌走不开;案涉当事人还有不少是从外省来宁做生意的流动人员。法官办案中,经常遇到当事人在工作时间无法到庭,外省当事人来宁不方便或着急赶车等情况。”大堡子法庭庭长刘立说。
为此,当事人可以主动向法庭提出,法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中午或其他时间段开庭或调解,如果当事人无法到庭,可以网上开庭或者调解。今年以来,大堡子法庭午间立案91件,午间调解71件,预约立案179件,午间开庭39件,远程调解纠纷70余件。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北区法院受案量逐年攀升,2019年、2020年均突破万件,人案矛盾突出。为此,城北法院创新“枫桥经验”实践,将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及两个派出法庭均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人民调解工作室。
“我们还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充分运用8小时以外便民举措回应群众诉求。”城北区法院院长王鹏说,5年来,通过“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办理案件1232件。
人民法庭是基层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第一触觉。西宁各法庭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全面推进“一站式”建设,运用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完成远程立案,应用微信或支付宝实现网上缴费,坚持巡回审判制度,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不断创新方式,设立“午间法庭”“假日法庭”“田间法庭”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
针对案件当事人中外省务工人员较多、流动人口较大特点,湟中区法院多巴法庭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多巴法庭庭长汪生伟介绍,今年85%以上案件通过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比例占40%以上,利用微信送达案件200余件,微信调解案件100余件。
“湟中法院现有5个人民法庭,近年来,各人民法庭创新‘枫桥经验’实践,加大司法便民服务力度,坚持巡回就地办案接近民众调处纠纷,坚持‘调撤优先、调判结合’原则,融情于法、情法交融,法庭案件调解撤诉率84.69%,并且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取得了良好成效。”湟中区法院院长徐卫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