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打掉一电信诈骗团伙

2019-06-12 来源:法制网 热度:1146℃

本报记者赵红旗 本报通讯员罗兆峰 焦美山

日前,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孟轲分局历时5个月,行程数万公里,成功打掉一“全链条式”特大系列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团伙成员36人,破获系列电信诈骗案件500多起,缴获处置银行卡361张、扣押作案手机42部。此案中,全国各地被害人共计1000多人,涉案金额1200多万元。

2018年12月19日,市民冯某报警称,其接到陌生电话谎称可以帮忙办理低息贷款,最初他并不相信。但没过多久,这个电话又打过来说:“您先打过来5000元,有了银行记录后,我们就把钱给您再转回去。我们就是赚个手续费,您可以试试。”

急需贷款的冯某抱着试试的心态,按照对方的要求打了钱,后果然如数退回,于是被对方的“诚信”所打动。其后,对方又称,“银行流水仅有一次是不够的,还要再重复一次,需要您告知另一个银行卡号和验证码。”此时,已对其深信不疑的冯某按照对方的要求,告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验证码,随后发现卡内的1万元被转走,对方电话再也打不通。

接警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专案组在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运用多种侦查手段,紧盯线索,精准研判,逐步查清了这个涉案团伙的组织分工和作案特点。

专案组民警根据被害人提供的犯罪嫌疑人作案银行卡,迅速对卡内的资金流向展开侦查,先后转战湖北、云南、四川等6省8市调查取证,锁定嫌疑人。2019年2月中旬,民警相继将负责取款的胡某等13人抓获,3月上旬将实施诈骗的邱某等6人抓获,3月底相继将负责转移资金的陈某等4人抓获,5月底相继将贩卖个人信息的刘某等13人抓获。

据孟轲公安分局案件侦办大队副大队长梁方聚介绍,此系列电信诈骗案分为四个链条,各链条之间的嫌疑人不直接接触,全部实行网上合作,相互获利。第一个链条的嫌疑人在知名网站发布办理高额贷款的广告,诱使客户填写信息,再以每条40至50元不等价格贩卖给第二个链条;第二个链条的嫌疑人买入信息后,根据客户需求,实施精准诈骗,骗取2000元至5万元不等;第三个链条的嫌疑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多次刷POS机,将所骗钱款转移至作案银行卡;第四链条为取款阶段,负责取款的嫌疑人接到微信取款通知后,指使专门人员到附近ATM机将钱取出。

谈及办案体会,专案组民警说,电信诈骗案件具有跨区域、专业性、隐蔽性等特点,再加上此案是团伙作案,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给案件的侦查取证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民警对所有的线索进行梳理、剖析,最终才确定了这个涉案团伙的组织架构及人员组成。

“电信诈骗案件的初查需要有一定的证据线索才能启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被害人报案,二是侦查司法机关的发现。”专案组民警坦言,随着近年来对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打击和防范力度持续加大,犯罪团伙不断调整运行模式,嫌疑人一般有多个身份,作案时彼此以代号、昵称相互联系,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将赃款迅速分流、转移、取现,以此规避司法机关冻结账号手段,且被害人对嫌疑人情况无从得知,侦查取证难度大。

专案组民警认为,被害人报案是电信诈骗案件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证据之一,一旦被骗,应当及时报案,重点讲述发案时间、被骗方式、转账方式、转账金额、转账账号等内容,以便警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挽回被害人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