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顺民心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2021-01-05 来源:法制网 热度:865℃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斌

因父亲脑梗急需用钱,天津市民时某轻信街头“无抵押、速放款”的小广告,误入“套路贷”陷阱。被纹身大汉押进面包车、戴上黑头罩,拉到出租屋非法拘禁后,时某东拼西凑了9.6万元“违约金”,这让原本经济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让时某感到庆幸的是,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扫黑风暴中,他遇到的涉黑团伙迅速覆灭。“感谢党中央开展扫黑除恶,真心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前不久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他由衷感叹道。

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上半年民意调查,有95.1%的群众对专项斗争成效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扫黑除恶,已经成为党的十九大以来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从畅通线索举报渠道严格核查责任,到大数据预警对黑恶势力打早打小,从建立健全精准有效的督导督办机制到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源头防范,在深入推进专项斗争过程中,各地各部门着眼于常治长效,按照“六建”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及时发现打早打小

扫一扫专用二维码,一键举报黑恶线索。自2019年5月全国扫黑办发布升级后的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以来,功能不断拓展,迅速成为群众举报黑恶犯罪的利器。

扫黑除恶常态化,畅通线索举报渠道是前提。

各地在宣传运用好智能化举报平台基础上,广泛设立举报电话、邮箱、信箱,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落实举报人保护措施等,拓宽线索举报渠道,打好扫黑除恶人民战争。

与此同时,严格线索核查责任,实行线索统一分流转办、分级核查,常态化开展线索直核、协核,必要时实行异地、提级核查,并由专人负责,落实终身负责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面对大量线索,浙江、福建、山西等地研究完善线索排查机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分析研究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及时发现掌握“乱生恶”“恶变黑”等动向,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前不久,福建厦门警方借助“大数据+扫黑除恶”模式,成功挖掘出15条涉嫌为跨境赌博网站提供资金结算服务的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线索,打掉了一条涉案金额高达62.3亿元的网络黑灰产业链。

法治是最大的公约数,也是常治长效的坚强保障。

依法严惩“套路贷”、裸聊敲诈等违法犯罪,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严格依法办案,既不拔高也不降格;强化纪法协同,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纪违法犯罪问题……各地坚持依法对黑恶犯罪穷追猛打,决不让黑恶势力死灰复燃、由小转大。

全国扫黑办牵头制定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等9个法律政策文件,重庆、江苏、山东等地制定依法办案指导意见、办案手册、证据指引等,坚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扫黑除恶,“是黑恶犯罪的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的一个不凑数”。

针对涉黑涉恶“保护伞”往往深藏幕后这一特点,各地出新招、硬招、实招,以“一案三查”破解发现难,以“协同办案”破解查处难,推动扫黑除恶与“打伞破网”同频共振。

3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线索7.1万余条,为“打伞破网”提供靶向指引,让“保护伞”无处藏身。

近日,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扫黑除恶常态化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督导利剑破解难题

决定执行死刑!2019年12月23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孙小果再审案依法公开宣判。两个月后,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孙小果执行死刑。

恶霸伏法,督导督办功不可没。

在办理孙小果案过程中,中央督导组专门听取案件情况汇报,要求云南省组织精干力量,依法严惩、深挖彻查到位;全国扫黑办迅速派出大要案督办组,进驻昆明现场开展指导督办,有力推动该案高效公正办理。

小到办理重大案件遇阻,大到政治站位不高、推进力度不够,由于黑恶势力成因复杂、往往与腐败问题交织,扫黑除恶难免遇到种种困难。

直面困难,破解难题。中央亮出督导利剑,建立健全精准有效的督导督办机制,解难点、除痛点、疏堵点,推动各地既拿出“当下改”的举措,又推行“长久立”的机制,助力常治长效。

自2018年7月起,中央抽调正部级领导干部担任督导组组长,分三轮赴全国各省市区开展督导检查,实现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全覆盖,并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通过责任倒查、督导问责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掀起了对黑恶势力的最强攻势。

“知耻后勇、横下决心、迎头赶上。”在中央督导组指出问题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下猛药、治“沉疴”,打破僵持不进的局面,推动扫黑除恶取得重大进展。

为实现扫黑除恶督导常态化,全国扫黑办探索推出特派督导专员制度,分别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与10月三次启动特派督导,发挥“轻骑兵”作用。“哪里有难啃的黑恶犯罪‘硬骨头’,就派督导专员到哪里去督办。”全国扫黑办负责人如是说。

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纷纷组建省内特派督导组,围绕重点案件、重点线索、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等开展特派督导,为基层对症施策开出良方。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重大复杂案件的办理,社会高度关注。

全国扫黑办创新领导包案督办制度,挂牌督办111起大要案件,其中全国扫黑办主任、副主任包案督办30起。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省级挂牌千起、全国挂牌万起涉黑涉恶案件依法加快办理。

湖南操场埋尸案、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四大家族”涉黑案、7名厅级“保护伞”被查处的山西“小四毛”案……截至2020年12月25日,这111起挂牌督办案件中,已判决生效63起,尚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的仅两件;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4700多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200亿余元。

行业整治源头防范

通过威胁、恐吓、重伤等手段排除异己,违法指定亲属任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把持基层政权25年;垄断当地种鸡、肉鸡销售市场及林地承包等行业领域,暴力打压竞争对手;肆意殴打村民,暴力强征强拆……

2020年10月,吉林通化法院对张永福涉黑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首犯张永福无期徒刑。同时,开展该案后续整治工作,通过重新选派所在村党支部书记、依法选举村委会主任、成立托管机构确保涉案企业正常运行等系列举措,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专项斗争中,一批像张永福这样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南霸天”“北霸天”被依法铲除,基层群众拍手称快。

而“南霸天”“北霸天”的形成,与部分地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无关系,这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为夯实基层基础,各地各部门加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对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及时发现、清理;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建立组织、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部门参与村干部候选人联审的机制,坚决把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条件者挡在门外。

截至2020年11月上旬,全国共排查出超10万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已整顿转化9.2万余个,占91%,其中涉黑涉恶5579个,已整顿转化5424个,占97%。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各地各部门坚持把源头治理作为扫黑除恶的治本之策,对行业领域和农村地区持续强力整治,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让黑恶势力无处生根。

黄赌毒、社会治安乱点,向来是黑恶的温床。各地公安机关和行业监管部门开展常态化滚动排查,对乱象较多的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切实防范传统行业粗放管理、资源行业非法垄断、娱乐行业藏污纳垢、新兴行业非法野蛮生长等问题,最大限度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从已查处的黑恶犯罪看,大多涉及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征地拆迁等领域,暴露出这些行业领域监管机制不健全、不严格等问题。

为此,政法机关会同住建、市场监督、自然资源等20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全程参与,加强对这些重点行业领域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实现标本兼治。

从整治火化、安葬行业乱象到净化中介市场环境,从完善土地管理到规范金融放贷,3年来,纪检监察、政法机关对发现的行业乱象和监管漏洞制发“三书一函”8.6万余份,并强化跟踪问效、督办问责,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突出问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面对根除黑恶犯罪这一世界性难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政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主力军作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展现“中国方案”,助力“中国之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