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为民理念回应群众关切

2021-05-17 来源:法制网 热度:572℃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吴亚东 通讯员陈松树

办好群众身边“小案”、当好公共利益“守护人”、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检察机关紧扣“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任务,主动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全市检察机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干警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等共计73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53条,并逐条梳理、研究整改措施,不断完善服务群众制度机制,努力以高质量检察履职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厦门检察机关受理公益诉讼线索、立案调查、发送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等数量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案-件比”同比下降,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提升群众获得感

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我要为检察官点赞!在办案中,承办检察官注重实地调查取证,充分听取我们权利人的意见建议,钻研大量专业、技术问题,在引导侦查与自行侦查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固定了关键证据,使案件得以顺利侦办并移送审查起诉,帮助我们企业最终打赢了这场知识产权保卫战……”

近日,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市工商联共同举办“保护知识产权,护航民企发展”主题调研活动,厦门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金喜带队到企业实地走访,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一名高科技企业代表为检察官在办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过程中的专业表现点赞。企业家代表们纷纷表示,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发挥检察职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导企业维权。

此次活动也是厦门检察机关坚持开门搞教育整顿、服务民企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厦门检察机关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开展涉企普法宣传、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等方式,密切检察机关和民营企业联系,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目前,厦门检察机关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部署开展第二轮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清查,为民营企业解讼累、卸包袱,秉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理念,助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当好暖心护企“贴心人”。

提升群众幸福感

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2020年年底,厦门检察机关实现了院领导和未检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今年第一季度,厦门两级检察院兼任法治副校长的院领导、检察官走进校园、踏上讲台,开展了51场“法治进校园”活动,进行了42次校园安全督导,为13855人次在校师生上法治课,多维度助力安全校园与法治校园建设。

对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多有效保护残疾儿童权益的法律服务;对偏远山村学校,更加关心和关注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及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今年以来,厦门市检察院领导、未检检察官陆续前往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学校,为学生们带去法治课堂,全面了解学校运行情况、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及法治需求,与老师们一起商讨开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具体模式,并对校内相关规则、制度完善给出针对性建议。

同时,法治副校长们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校园管理、校内监控、宿舍管理等开展了针对性督查。

据了解,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厦门检察机关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与市民政局、司法局、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对接,就组建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涉案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心理咨询师、合适成年人四大资源库等事宜达成初步意向,助推形成多部门互联互通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

提升群众安全感

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

仅仅因为空调外机排水风向问题,老强与老平这对邻居起了争执,甚至拳脚相向。检察官在受案后积极组织双方化解矛盾,通过3次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避免当事人因轻微刑事案件导致矛盾再升级并增加司法成本。近日,案件当事人家属将一面写有“公平正义谱华章,为民调解促和谐”的锦旗送到同安区人民检察院,向检察官表示感谢。

小案,常见多发,占基层检察院案件总量八成以上。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厦门检察机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日常办案中,用心办好群众身边“小案”,在维护公平正义中传递检察温度——

重视欠薪等民生问题,办理支持农民工申请劳动仲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保障群众“脚底下安全”,办理的赵某破坏交通设施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窨井盖犯罪典型案例;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依法发放司法救助金30万余元,助被害人及家属于危困,办理的时某救助案入选福建省妇女儿童维权十大优秀案例;充分保障涉外、涉台港澳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与市司法局拟定四涉人员刑事案件审查起诉辩护律师全覆盖方案……

连日来,厦门检察机关认真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对受理的信访件,7日内程序回复率和3个月内实体答复率均达100%。12309窗口陆续增设未成年人检察、涉台检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受理专门人群申诉、控告和法律咨询。依托“思检掌上服务”“同心未爱”“检汇云”等平台,为律师、民众提供线上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同时,全市检察机关主动公开主要办案数据,做好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加深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认同。今年以来,针对拟不起诉、刑事申诉、司法救助等案件,开展公开听证9场,以司法公开促司法公信。

提升群众满足感

当好公共利益“守护人”

检察建议来“帮盲”,让盲人不再行路难。近日,经翔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督导,多部门协作全方位开展城市盲道专项整治行动,如今,翔安区已有超过60条道路、1760处盲道设施得到整改,新增盲道设施超过1500平方米。

此前,翔安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盲道存在不连续、未避开障碍物、被机动车占用、“断头路”等现象,给视障人士出行造成影响。于是,翔安区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职能,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使视障人士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一个清澈池塘、一条顺畅盲道、一块牢固窨井盖、一份安全食品……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小事,却是检察官们眼中的大事。厦门检察机关创新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机制,坚持紧贴群众需求,提质效、拓领域,倾力守护群众良好居住环境,提升群众满足感。

今年以来,厦门检察机关立案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6件,涉及食品药品安全、文物保护、水库排污、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领域;就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无障碍设施、电子烟监管等问题开展前期调研;对食品、药品行业进行随机抽检。同时,在全市推广校园“公益诉讼观察员”制度,启动学生“法治观察员”机制,借助师生视角,目前已发现校园安全、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方面公益诉讼线索10余条,移交相关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