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法院四张“药方”强化陪审工作

2021-11-08 来源:法制网 热度:784℃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近日,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

案件的原告杨某(男)与被告龚某(女)原本是一对夫妻,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后因夫妻感情不和在岐山县民政局协议离婚,协议约定儿子由原告抚养,女儿由被告抚养。现原告要求变更女儿抚养权,改由原告抚养,被告承担抚养费。

在法庭调查阶段,原告陈述被告没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收入也没有保障,女儿变更为由自己抚养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人民陪审员李虎来首先发问:“原告,听了你的陈述,你的主要意思是说被告收入低,也没有在城里买房,女娃由被告抚养对孩子以后成长不利,对吧?”

另一名人民陪审员李凤紧接着向被告发问:“被告,你生育两个娃的时候是顺产还是剖腹产,有没有做结扎手术,现在身体情况怎么样?”

了解到被告生育两个孩子均为剖腹产,生育完第二个孩子便做了结扎手术,李凤又向原告发问:“原告,被告两次剖腹产,并做了结扎手术,再生育的可能性很小,你现在要求两个娃都由你来抚养,这样对一名女性来说是否不太公平?”

在合议阶段,李虎来首先发表意见:“从乡规民约和公众的感受角度讲,两个孩子原、被告一人各抚养一个较好,不能因为被告生活条件不好,就剥夺其抚养孩子的权利,原告身为父亲,想让女儿健康成长,可以从生活教育等多方面予以支持。”

“被告两次剖腹产并做结扎手术,很难再生育,原、被告一人抚养一个孩子,对被告来说更公平。”李凤说。

最终,合议庭达成一致意见,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该案宣判后,原、被告均未上诉。

“该案人民陪审员李虎来站在‘理’的角度,人民陪审员李凤站在‘情’的角度,法庭站在‘法’的角度,都表达了对案件的处理意见,虽然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实现了‘情、理、法’的统一。”该案审判长、岐山县法院副院长杨军华说。

如今,岐山县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热情高涨,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这得益于该院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中建立起的一整套推进参审实质化的制度。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岐山县法院是全国50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法院之一,在改革试点中,岐山县法院立足审判实际,着力破解人民陪审员在“选、管、用”等环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等顽瘴痼疾。

“试点过程中,我们经过深入剖析认为,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不敢问;能力欠缺,不能问;责任不实,不想问;审判员大包大揽,无机会问。对此,我们开出了四张‘药方’。”岐山县法院代院长张彦俊向记者介绍说。

编写《十分钟学会陪审》手册是岐山县法院的第一张“药方”,专治“胆小怯场症”。

“手册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内容,幽默新颖、通俗易懂,让我更加了解了怎样当好陪审员,心里踏实多了。”陪审员祁银侠对手册赞不绝口。

建立事实问题“一案一清单”机制,对常见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交通事故、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盗窃、抢劫、贩毒等刑事、民商事案件事实要素进行归纳,编制成类型化、填充式的《事实要素清单》,引导陪审员围绕清单精准发问、逐项核实、推定事实。这是岐山县法院的第二张“药方”,专治“能力匮乏症”。

此外,岐山县法院还针对“责任不实症”“角色错位症”分别开出了“合议首先发言”和“庭后双向互评”等“药方”,根治合议发言阶段陪审员“人云亦云”和法官大包大揽、陪审员无机会发问等“病症”。

“四张‘药方’环环相扣,倒逼人民陪审员庭前阅卷、庭审调查、合议独立发言,2020年年初至今年8月,岐山县法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为1384件,2768人次参与,参审率达95%、出席率达97%,陪审实质化得到有效加强。”谈到陪审工作情况的新变化,张彦俊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