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从逃避到还清债务

2021-11-12 来源:法制网 热度:795℃

“感谢法官,现在我终于可以放下包袱了!这么多年所欠的债务犹如压着我心头的一块巨石。”

近日,面对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电话回访,曾经是公职人员身份的被执行人赵某,在历任执行承办法官的帮助下,通过13年来的不懈坚持,终于还清了为朋友提供担保所带来的巨额债务。

碍于情面 提供多笔信用担保

多年前,赵某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衢州市区一政府单位工作,拥有一份稳定、令人羡慕的工作,家庭幸福美满,为此在朋友群里具有较高的声誉。

“你是公务员身份面子大,就帮忙签一下字走走程序,不用你还款的。”

2006年6月,经营水产生意的昔日好友郑某主动找上门,希望公务员身份的赵某能为其解决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为一笔12万元的借款提供担保签字。

顾及朋友的脸面,以及在朋友圈里体现自己的“能量”,赵某二话不说就在该笔金融借款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大名,结果摊上大事了。

郑某的第一笔借款不仅未能按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半年后又以资金紧张为由,找到赵某让其帮忙。出于对朋友的信誉情况的错误评估,赵某陆续为其提供4笔借款担保,累计借款本金达100余万元。

谁知郑某实际信用情况非常糟糕,在外债台高筑,根本无力偿还借款,为躲避债务,一年后郑某已不知去向。

2008年3月,多名债权人将作为借款人的郑某和担保人赵某一并告上法庭,柯城区法院判决借款人郑某归还借款,担保人赵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履行金额 陈年旧账也在“涨”

对赵某来说,面对该笔从天而降的百万元债务根本没有担责心理预期,平时开销除去每月的车贷,再加上他基金投资理财等亏空较大,手头上并未有多余资金积余。

在该案进入执行阶段以后,因被执行人郑某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被执行人赵某的工资在保留基本生活费后,被法院冻结;同时因为没有及时向法院申报所有的财产信息,赵某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担保人履行连带还款义务,这数笔生效裁判确定的履行数额,仅仅靠法院扣除你每月的工资收入抵偿肯定远远不够,拖延履行只会不断增加你的逾期利息和履行违约责任,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

面对执行法官的一次次电话与短信敦促信息,赵某依然选择逃避履行。

因为赵某思想上不够重视,该4笔债务一直被拖欠未能及时偿清,结果造成该起执行标的额100万元加上逾期利息已“涨”至130万余元。这些不断增加的数额,把赵某压得喘不过气来。

与之同时,多名债权人也频频到赵某所在单位找赵某要债。长此以往,赵某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正常工作,遂辞去公职。

坚持不懈 法官十三年跟进

为不影响被执行人赵某的正常生活,当时承办该案的执行法官考虑到赵某的实际情况,在合理评估赵某的实际信用情况后,采用了善意文明执法,帮助赵某与多名申请执行人达成了分期还款的和解协议。

赵某在痛定思痛后,最终选择了以在外打工等多种方式筹钱还债。

“早些年因为自己对法律法规的疏于了解,加上自己在外务工的收入也不是很高,内心对生效判决文书的履行有些抵触。”

2021年3月,在执行法官对其最后一期履行数额的敦促提醒中,赵某表示,因年轻时不成熟的逃避行为带来债务成本的增加,如今非常懊悔,在法官的鼓励下,每每想放弃的时候,更坚定了要还清债务的决心。

而对法官来说,将当前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司法为民实效,为用心办好群众民生事做好“接力棒”,是应有之义。

13年来,赵某通过每月坚持按期履行还款的方式,截至今年3月,该4笔债务终清偿完毕。(罗德鑫 徐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