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莹
今年7月,经过公开征名活动,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第一批“口袋公园”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其中,像“马垅古榕园”“穆榕园”这些以百年古榕树为依托建设起来的“口袋公园”,不仅勾起了湖里百姓的“绿色乡愁”,也为大家出门散步、喝茶聊天提供了好去处。
据统计,厦门共有1719棵古树名木,遍布全岛各区。为了让这些古树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留有一席之地,湖里区人民检察院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进辖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自觉贡献检察力量,彰显检察担当。
制发检察建议
凝聚整治合力
湖里位于厦门岛西北角,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半耕半渔的落后小渔村。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古树的树基部堆积有大量建材物料或污物垃圾,古树四周电线随意牵拉围绕,古树树干被钉上钉子作为支点用于搭棚……
今年1月以来,湖里区检察院先后组织多名干警10余次深入走访辖区内的城中村、建设工地、居民小区等,实地调查分布在各个街道辖区的50余株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及保护状况,发现保护不到位的问题确有存在。
针对这些履职不到位的情形,湖里区检察院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6件,将监管责任部门和属地街道办事处均作为诉前建议对象,一并纳入公益保护的履职共同体,凝聚最大合力。
4月初,湖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郑新宇带队至区市政园林局及辖区5个街道办事处,结合发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协调,同时虚心听取意见,共同分析研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依法送达了检察建议,建议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协作,共同推进辖区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工作。
一个多月后,湖里区检察院发出的检察建议均有了回复。各部门表示要上下联动,共同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包括建立系统联动的新机制,及时整治、处罚破坏损害古树的违法情形;积极开展建档保护工作,做好后备古树资源排查和参照保护;打造“一树一园”保护措施,在古榕树集中的地方规划建设古榕树主题公园;督促有关行政主体在城市拆迁建设过程中遵循法治观念,依法做好古树名木的移植审批手续及保护工作。
召开圆桌会议
广聚民声民智
在保护古树名木工作中,湖里区检察院坚持借智借力,协助解决公益诉讼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今年5月底,在征询行政机关具体负责人关于检察建议整改困难的基础上,湖里区检察院决定召开诉前圆桌会议,针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存在的养护力量不足、专业程度不够、行政执法协调等问题,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人大代表、植物学专家、乡贤代表等参会,磋商整改方案。
“湖里辖区的原住民本身就有保护古榕树的传统,百年古榕树其实可以看作是‘活态文物’,传载着一种民俗文化。”湖里区政协特邀研究员黄国富说,“古榕树的毁损是不可弥补的,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工作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积极推动辖区内古树名木的保护,这个工作很好、很及时。”
会上,与会代表及专家对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积极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的工作一致予以高度肯定。同时,大家聚焦城市开发建设与古树保护存在的矛盾,提出多条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建议在拆迁规划的初期就将涉及的古树保护考虑进去,提前介入、依规处理,尽量在不影响古树生长环境的情况下来做建设规划。”金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林延东在会上提出建议。他还指出,古树的挂牌数与实际数量有误差,希望能够对辖区内的古树做一次全面的普查。此外,古树名木保护人员也存在不足,可以考虑整体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来进行管护。
发挥司法作用
促进生态文明
在开展古树名木公益诉讼工作过程中,湖里区检察院从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坚持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依法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的司法保护。
今年6月1日,《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责任部门、认定、养护、管理及法律责任均作出了更为细化完善的规定,让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更加有法可依。
针对该办法中规定的“古树名木实行分级认定制度,由省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分别依法进行认定和公布”,湖里区检察院也将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线索移送上级检察机关审查,上下齐发力,共同推进城市古树名木认定和挂牌保护工作。
“从小渔村到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百年古榕树见证了湖里区的发展,也承载了湖里百姓的儿时记忆和精神寄托,是文化传承的根脉。”湖里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李才利说,“我们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促进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接下来,湖里区检察院还将结合检察建议的落实整改情况继续开展“回头看”,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及时阻止损害行为,落实养护管理方案,督促认真实施相关养护措施,对受到损害或者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进行治理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