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指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再次点明了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的重大意义。
曾几何时,由于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等,“垃圾成堆”“垃圾乱扔”饱受群众诟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实行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实际上并不小,关乎“国之大者”。
从前端看,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千企万岗,垃圾能否便利分类,投放成本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这一“新时尚”能否在投放主体中长久养成。从中端看,社区如何合理实施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如何借助技术升级等手段解决“邻避问题”等,考验着基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末端看,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置如何做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更是包含诸多环节、涉及诸多部门,需要不同方面整体协调、统筹推进,这对打破城市治理的部门壁垒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涉及环节多、推进要求高、成效评价实,“关键小事”往往也是“关键难事”。正因如此,解决好这一类“小事”“难事”,是突破各类系统性难题的重要抓手。如何正确看待垃圾分类的“小大之辩”,并因势利导,将问题意识转化为解题路径,是对职能部门更大的考验。
在上海不少社区,垃圾分类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支点。有些小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借由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把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工作也与“一网统管”衔接起来,更好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从“关键小事”着手推动工作,应当成为很多工作的方法论。很多系统性工作,都需要找到微观切入口。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要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要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善于以“关键小事”撬动“大事”,从小中见大,总结发现规律,并将其转化为解决今后各类问题的经验和指引,就能事半功倍。
(摘编自《解放日报》,原题为《“关键小事”承载“国之大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6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