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雷健 通讯员张晓华
“感谢阿霞,解决了我的困难,争取到了赡养费,帮助我能够安心养老了。”日前,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站南路社区的“邓玉霞调解工作室”里,曾阿婆紧紧握着邓玉霞的手,感动得泪流满面。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邓玉霞调解工作室”是韶关市在不久前刚刚成立挂牌的粤东西北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村(社区)级个人调解工作室,是韶关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工作的又一新举措。
作为个人调解工作室的主角,现年40岁的邓玉霞担任人民调解员已经有15个年头。仅近三年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就有150多宗,参与化解各类信访案件32宗,涉案金额近百万元,纠纷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7%以上。
在处理曾阿婆赡养纠纷时,邓玉霞着实煞费了一番苦心。早些时候,邓玉霞收到网格员报来的信息,辖区有两母子正在吵架,随即她带着调解员一起来到现场,一位年迈的老婆婆正激动的拉着一名男子讲道理,而该男子一直大声嚷嚷:“我就是没钱。现在我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你要逼着我去抢啊!”。
经过了解,邓玉霞获知事情的原委:现年80岁高龄的曾阿婆早年丧偶,收养了一个儿子,近几年来,养子以自己家庭经济困难为由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只能靠在街边捡拾废品维持生计。
由于曾阿婆不符合低保条件,而养子没什么文化和技术平时仅靠打临工承担家里五人生活来源,生活确实举步维艰。如何尽快解决此事,让老人安享晚年,成了邓玉霞的一块“心病”。
此后,邓玉霞和调解员先后多次到曾阿婆的儿子家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配合调委会,主动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但调解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养子听到母亲将家事公之于众,觉得母亲的行为不可理喻,使自己很难堪,遂拒绝参与调解,多次调解均无果而终。
然而邓玉霞并没有气馁,随即调整了调解方案,决定再次召开协调会,掌握各方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寻求化解问题的突破口。
两个月后的一天,邓玉霞协调组织社区调委会、社区挂点律师、曾阿婆、养子,再次就有关老人赡养事项来到社区居委会协同调解。调解过程中养子不断诉说着自己心中的苦与累,声称“自己根本无力赡养老人”。
对此,邓玉霞和律师在打“亲情牌”的同时,还根据《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向养子晓之以法,告诉他赡养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不得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同时,邓玉霞还积极帮养子联系辖区企业给优先安排比较稳定的工作。考虑到老人家庭确实困难,邓玉霞与上级民政部门反映该老人情况后,为老人申请了一笔临时救助金,缓解了养子家庭负担重的问题。
在邓玉霞的不懈努力下,养子最终签订了赡养养母曾阿婆的协议书,每月向老人支付500元的赡养费,并日常探访老人,解决老人日常所需,助老人安度晚年。
“以前我们社区居民之间有了矛盾,就吵着去政府、法院解决,其实,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做很不值得。而小邓是个公正、耐心,大家都相信的社区干部、调解员,现在这些纠纷,经过她的调解大家都心服口服的平息了。”社区居民梁望娣这样评价邓玉霞。
韶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赖佩养介绍说,“近年来,我局努力推动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发展,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旨在实现社区矛盾不上交、不激化,就地化解,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韶关市司法局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工作品牌,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平安稳定起到良好效果。今年以来,韶关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3593宗,调解成功率98.55%;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93宗,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36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