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变问题清单为满意清单

2021-08-19 来源:法制网 热度:889℃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莫小松 马艳 通讯员尚永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出了时代强音,讲出了中国自信。我为身处这个伟大的国家,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倍感骄傲和自豪。”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马训祥感慨地说。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广西政法干警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斗志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将问题清单逐一变为群众的满意清单。

群众期盼就是工作方向

7月1日至3日,广西河池、柳州等地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县区不同程度受灾。河池公安连续两天两夜转移被困群众,在暴风骤雨中与时间赛跑。民警整夜坚守涉水路段入口,劝阻车辆进入,疏导489辆车,通知移车710辆次。

基层的呼声和群众的期盼,就是政法干警努力的方向。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广西围绕群众感受最切身、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治整改。法院系统破解执行案款积压延付难题,清理发放超期执行款0.92亿元;公安机关强力打击电信诈骗,成功劝阻受骗群众51.71万人次,避免损失10.95余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出台检察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细化落实4大方面2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区三级检察机关和多部门联合实施“司法救助送到家”,今年以来共向195名涉案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205.29万元。此外,全面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制度,有效化解信访积案202件,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群众之难就是工作差距

89岁的李奶奶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向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梧州市、区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律师一起到李奶奶家,当场受理其法律援助申请,让李奶奶足不出户便享受到法律援助的实惠,真正实现零跑腿。

全区各级政法机关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广“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等工作模式,全面开通31项交通管理互联网业务,建成545个交管、出入境、户籍“三合一”自助设备服务网点,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跨平台、跨业务协同办理。

自治区司法厅深入开展公证、司法鉴定等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容缺受理”服务,推行跨省通办、“互联网+公证”。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492件、仲裁26826件;调解矛盾纠纷47330件,调解成功46211件。

“广西把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司法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重要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司法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玉振说。

群众满意就是工作动力

广西政法干警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服务群众的新举措、新成效,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展现新时代政法人的责任与担当。

家住柳州市城中区的大货车司机老林帮助工友利用柳州交警App申请“农副鲜活”车辆电子通行证,从提出申请到审核通过最快用时不到两分钟,几乎实现“秒批”。

柳州交警App是柳州公安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柳州市公安交警支队打出惠民政策“组合拳”,充分释放改革含金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司法保障制度加强,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建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以最严格的司法守护绿水青山。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官办公室揭牌,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受损联动举报平台启用,首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上岗……广西检察机关开展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系列活动,让司法保护秀美漓江提档升级。

着眼于长效,广西法院抓住审判执行中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违规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等突出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出台监督制约措施,确保长效常治。针对“减假暂”案件薄弱环节,自治区司法厅和监狱管理局修改完善、重新制定规范性文件15个,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

广西政法机关正不断疏通“堵点”“痛点”,以更具诚意、更有温度的改革,让人民群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年一季度,广西群众安全感达98.67%,创历史新高,全区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达92.06%,执法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