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锚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6个分项目标、2大板块12项主要任务。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第四个防灾减灾综合性规划,这一纲领性文件对防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十三五”时期,从自然灾害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到救灾救助能力显著提升,再到科普宣传教育成效明显,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但也要看到,时下自然灾害易发高发,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在统筹协调机制、抗灾设防水平、救援救灾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亟待补短板强弱项。
防灾减灾,考验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监测预警到应急救援,从物资保障到群防群控,从灾前预防到灾后救助,防灾减灾工作要求更好调配和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准确理解和执行相关知识经验、规章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防灾减灾不仅需要提升快速反应水平、应急处突能力,还要提升规律认识、进行长远谋划。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协调、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才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防灾减灾救灾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让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防治体系中各项机制必须相互协调。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协作、完善军地协同;健全法律法规和预案标准体系,夯实法治基础;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引导各方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救灾捐赠、恢复重建……《规划》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协调、保障机制,有助于提升防灾减灾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好的防治体系要转化为防治能力。《规划》安排部署了风险监测系统、抢险救援队伍及装备研制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成为提高防范应对能力的重要抓手,为防灾减灾夯实人才基础、注入科技动能、加强物资保障。大战大考见真章。打好防灾减灾硬仗,灾害来临前工程体系固若金汤、应急响应及时有效,救灾救助时群众得到安置、家园尽快恢复重建,保障物资时做好集中生产调度、紧急采购征用,每一环节都缺一不可。实现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必须坚持立足实际、强基固本、防治结合、综合施策,让全社会防范应对灾害的堤坝更加坚固。
灾害发生10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90%……《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自然灾害防治的目标。瞄准目标,笃定前行,我们定能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