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昆明6月24日电 记者王宇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下简称昆铁中院)对近期审结的5件毒品犯罪案件依法公开宣判,共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及以上刑罚的罪犯6人,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及以下刑罚的罪犯5人,没收毒品海洛因6943.72克,甲基苯丙胺1245.16克。
据了解,自去年“6.26”至今,昆铁中院审结毒品案件221件,判处罪犯251人,罚没毒品数量达海洛因120.10千克、甲基苯丙胺片剂43.5千克。
据介绍,一些毒品犯罪进化出了新型的、隐蔽性更强的运作模式,为查处此类犯罪增加了较大难度。今年昆铁中院审结的李某某等人运输毒品案,犯罪团伙利用火车站工作人员身份,内外勾结,逃避进站安全检查,携带大量毒品交替运输。而在另一件陈某运输毒品案中,被告人则是将毒品伪装为湿纸巾进行运输,新型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增大了案件查处的难度。
据了解,昆铁中院近年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运输者受到网络招募前往云南边境,受微信、电话等遥控指挥并接收转账支付的路费,偷渡缅甸国接取毒品返回国内,并运输至指定地点的犯罪模式几乎完全覆盖全部单纯运输毒品的案件。
“年轻人受到网络上高额报酬诱惑,铤而走险,通过网络支付运费、网络代订车票机票,实施运输毒品犯罪,这是近年来毒品犯罪呈现的新特征。”昆铁中院刑一庭庭长秦海云告诉记者,最近审理的案件涉及的被告人都是90后,犯罪时比较年轻,很多实施毒品运输行为的“马仔”实际上没有和毒品上家见过面,甚至都不用打电话,在网络通过短信、微信进行联系,遥控指挥“马仔”去境外购买毒品,然后往中国内地进行贩卖和运输,甚至还有犯罪分子通过套路贷、校园贷发放贷款后,趁在校学生无力偿贷款时,引诱其运输毒品,这种毒品犯罪趋势给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证据认定和侦破方面的一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