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院组织开展毒品犯罪案件集中宣判活动

2020-06-24 来源:法制网 热度:835℃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章宁旦 通讯员吴子颖 李倩雯

今天,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全市法院开展毒品犯罪案件集中宣判活动,共宣判34件65人毒品犯罪案件,判处没收各类毒品98公斤。其中,4名被告人被判处死刑,3名被告人被判处死缓,7名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据统计,2019年1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广州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毒品犯罪案件3372件4193人,审结3247件3935人,共判决没收销毁各类毒品2297公斤,毒品案件审结数占全部刑事案件审结总数的11.3%。

广州法院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在上述审结的案件中,644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刑罚,其中,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71人;对122人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847.5万元,判处罚金1513.9万元。

广州中院副院长吴筱萍介绍说,当前,毒品犯罪呈现类型多样化、涉案数量巨大、共同犯罪案件增多、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新型毒品犯罪增多等特点。

2019年以来,广州中院判处没收的各类毒品数量达2.2吨,单案平均涉毒数量超过13公斤,个别案件的涉毒数量多达几十公斤,甚至几百公斤。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既有制造、贩卖毒品,也有走私、运输毒品,一些非法持有毒品和容留他人吸毒犯罪相互交织,以制养吸、以贩养吸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吸毒人员实施其他故意杀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次生犯罪的势头见长,单位实施制造、买卖毒品犯罪的情形亦有发生。

根据目前破获的毒品犯罪案件发现,有从个人犯罪向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发展趋势,涉毒人员相互勾结,共同实施制毒、运毒、贩毒,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掩护,甚至出现暴力抗捕、驾车撞警、夺枪等恶劣情形。

“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吴筱萍说,全市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其中犯罪主体“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群体占涉案人数六成,未成年人参与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的案件也偶有发生。

通过办案发现,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犯罪增长放缓,但以化学方法制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γ(伽马)-羟丁酸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增多,涉可待因、“G点液”、美沙酮、尼美西泮、MDMA等新型毒品及国家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甚至“开心水”、麻古等混合型毒品犯罪案件占比明显上升。

针对上述毒品犯罪案件情况特点,广州法院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其中,对于走私、制造、运输、贩卖大宗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毒枭、毒品再犯、累犯、惯犯,该判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针对毒资隐匿深的特点,广州法院在庭审调查中,率先设立单独的涉案财产举证、质证环节,进一步加强对涉毒财产的排查认定和处置力度。2019年,广州中院审理的毛某等人制造毒品案,经过对涉毒财产的举证、质证,依法判处没收主犯个人全部财产近3000万元,让经济惩处成为打击毒品犯罪的又一重拳。

司法实践中,广州法院在坚持从严打击、从重惩处的前提下,对罪行较轻的初犯、从犯或者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法从宽处理,分化、瓦解毒品犯罪共犯,实现贯彻刑事政策和依法从严打击双管齐下。

多年来,广州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就毒品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司法建议4条。去年,广州中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多起走私毒品案的被告人均是搭乘某些特定航班出入境,对此向广州海关缉私局发出《关于排查高风险航班并列入重点监管》的司法建议,有效预防和减少走私毒品犯罪。针对青少年毒品犯罪案件有所增多的问题,广州法院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犯帮教和禁毒教育进校园等活动,以案说法,预教结合,增强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识。

本报广州6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