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晨
芬太尼类物质滥用是当前禁毒领域面临的一个国际性难题。11月7日上午,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勇等九被告人贩卖、制造毒品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其中一名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名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余六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十年不等。
此案是中美两国联合成功破获的第一起芬太尼走私案件。宣判结束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邢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禁毒办副主任于海斌通报了上述案件的具体案情和中美两国禁毒执法部门合作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的情况。
中美已联合调查3宗芬太尼走私案件
芬太尼类物质原本是一种镇痛药,因合成易、毒性强,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刘勇等九被告人贩卖、制造毒品案的调查始于美国国土安全部移民海关执法局驻广州办公室通报的一个电话号码。”于海斌介绍说,2017年12月,在公安部禁毒局的组织协调和上海、江苏等省市的大力配合下,河北省邢台市公安局抽调百余名精干警力,从一个电话号码入手,抽丝剥茧,顺线延伸,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侦查,辗转行程上万公里,先后抓获或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20余名,捣毁芬太尼加工窝点1个、销售网点2个,缴获芬太尼11.9公斤、阿普唑仑等其他毒品19.1公斤,全链条摧毁了一个非法加工、贩卖、走私芬太尼等毒品的犯罪团伙。
“侦办中,中国公安部禁毒局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移民海关执法局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协作,及时分享情报信息和交换证据材料。”于海斌评价说,“此案的成功侦破,充分体现了中美两国禁毒执法部门良好的合作关系,展现了两国禁毒执法部门合力打击毒品犯罪的坚定决心和高超的侦查技巧,彰显了中国政府严惩芬太尼类物质犯罪的立场和决心,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秉承的对毒品犯罪‘零容忍’态度,并为今后更广泛的执法合作积累了新的经验。”
美国国土安全部移民海关执法局驻北京办事处参赞Austin Moore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联合调查的成功彰显中国和美国办案人员有能力跨越国际边界进行合作,将危害我们两国社会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我们期待在今后的案件调查中继续与中国禁毒执法部门保持合作。”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基于从美国执法部门获得信息调查了3宗芬太尼走私案件,今天宣判的这起案件系首起作出刑事定罪的案件。
中国是芬太尼管控最严的国家之一
在刘勇等九被告人贩卖、制造毒品案中,为牟取暴利,根据美国买家需求,王某某从刘某、蒋某某处购买其非法加工的芬太尼、阿普唑仑等毒品,通过国际快递走私出境。
“我们将继续加大查缉堵截,督促寄递公司落实‘三项制度’,部署重点关区加大对高风险国际邮包的查缉力度,有效拦截芬太尼类物质走私。”于海斌表示,中国禁毒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时达成的共识,坚定履行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的国际责任,将继续深入摸排,查清排除风险点,清理整顿互联网涉毒信息,切断不法分子网上联络交易渠道;继续加强专案侦查和执法合作,深化与有关国家情报交流和个案合作,最大限度地摧毁跨国贩毒团伙网络;继续加强芬太尼类物质检验鉴定技术和标准建设,加快现场查缉和实验室检验鉴定技术设备研发,建立健全芬太尼类物质成瘾性和危害性快速评估体系。
今年4月1日,公安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从5月1日起对芬太尼类物质实行整类列管。此外,于海斌透露,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办理芬太尼类物质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芬太尼类物质依赖性折算表”“关于芬太尼类物质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文件,将很快出台。
“从美国执法部门提供的数据看,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美国海关官员缉获了536公斤芬太尼,其中只有5.87公斤来自中国。”于海斌通报说,没有任何确定的数据和证据支持“中国是美国芬太尼的主要来源”的主观臆断。各项事实数据表明美国的阿片类物质危机其根源在于美国内庞大的需求市场和监管不力。制贩、走私芬太尼类物质是一个国际性问题,仅依靠一国之力难以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中国禁毒部门愿与包括美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研究、积极应对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管制这一国际难题。
“美国如果想真正解决其芬太尼类物质问题,还需加强其国内工作,在加大国内打击毒品犯罪力度的同时,务实开展国际合作,加强情报交流、线索分享和联合侦查,而不是一味指责他国。”于海斌说。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伟主持发布会。
本报邢台(河北)1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