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堂办案”到带案下乡

2021-06-16 来源:法制网 热度:947℃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胡建霞

探索开展带案下乡,在“田间地头”举行公开听证会;找准病根开良方促进息诉罢访;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案件听证,为当事人等提供便利……6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新闻发布会,发布六个检察听证典型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万春表示,检察机关坚持“应听证尽听证”,持续推动听证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早日实现“各级院、各业务条线听证全覆盖”。

找准病根开良方 公开听证促息诉罢访

云南陈某刑事申诉案中,陈某砍伐村里林木,被景谷县法院以滥伐林木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陈某认为自己砍伐的林木不是国有林,没有滥伐,上诉后被普洱市中级法院裁定驳回。陈某不服,向当地检察院申诉。承办检察官认真阅卷,向原案承办人了解情况。

普洱市检察院组织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林业草原局工作人员、社区书记等担任听证员,就森林、土地等法律政策问题现场解答。听证员一致认为原案裁判定罪无误,申诉人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陈某在与听证员问答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当即表示接受处理结果,同意息诉罢访。找准病根才能开出良方,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通过听证会全方位释法说理,打开了申诉人的心结,实现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下乡办案“接地气”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表示,检察机关探索开展“带案下乡”,在当事人所在村镇的“田间地头”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村干部及村民担任听证员,这种更“接地气”的办案方式,将“枫桥经验”引入了听证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内蒙古额某申请民事诉讼监督案中,拉某和敖某是内蒙古科右前旗的牧民,两家草场相邻。草牧场承包关系调整后产生了草场使用权纠纷,十余年间,就敖某与村委会的草牧场承包合同效力问题,经过法院一审、二审和再审。其间,拉某、敖某去世,二人子女继续诉讼。2019年,拉某的儿子额某向内蒙古兴安盟检察分院申请民事诉讼监督。承办检察官与双方当事人深入交流、多次前往争议草场实地调查、走访草原管理部门、村委会。

2020年6月,检察机关在争议草场现场组织了历时7个小时的公开听证会,邀请当地林草局专业人员、乡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担任听证员。经过听证员、检察官详细解释有关政策标准,深入释法说理,最终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并由工作人员现场打桩、划定了草场界限。一场持续20多年、跨两代人的纠纷得到彻底化解。检察机关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案件,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搭建多方沟通平台 促争议“一揽子”解决

天津张某、付某申请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案中,张某、付某购买天津市某小区住宅,小区业主与开发商对小区闲置空地的开发使用长期存在纠纷。开发商未经审批,在争议地块建设围墙。张某、付某等小区业主在沟通未果后,推倒了部分围墙,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二人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都没有得到支持,于是二人向天津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申请检察监督。 为“一揽子”解决争议,检察机关在2021年3月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教授等担任听证员。通过听证会的充分讨论交流,听证员一致认为二人推墙行为具有违法性,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能够达到教育和惩治的效果,开发商建围墙也存在过错。张某、付某、公安机关、小区开发商一致认可了听证员的评议意见。听证会后,张某、付某撤回了监督申请。街道执法部门、小区开发商承诺主动加强与小区业主沟通,保障居民合法权益,该案的行政、民事争议最终得到实质性化解。检察机关全面考量案件争议焦点,找准矛盾纠纷根源,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搭建当事人沟通了解的平台,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值得一提的是,检察机关还通过听证方式推进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坚持“应救尽救”,与民政等部门开展多元化救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上海丁某等9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案中,检察机关以高质量的检察履职实现对弱势群体及时救助,督促相关单位完善管理,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暖。 此外,广东督促某区生态环境局履职行政公益诉讼案、浙江督促保护嘉兴市国界桥行政公益诉讼案也入选了此批检察听证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