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到

2022-01-10 来源:法制网 热度:560℃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志月 见习记者刘欢 通讯员周晶晶

“我一定改过自新,积极配合后续处理。”

在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羁押听证会上,周某真诚悔过。

受堂弟教唆,周某将银行卡转借给他人从事违法活动,获利1700元,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经进一步补充侦查,检察官拟变更周某的强制措施,并召开听证会。后检察机关发出羁押必要性审查意见书,公安机关采纳了意见。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汉市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检察听证,促进司法民主公开、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大局发展,既在解开案件当事人的“法结”“心结”上下功夫,又在实践当中不断提升听证工作质效、完善听证机制,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到”。

回应社会关切

“肇事司机如果不负刑事责任,是否要承担其他责任?”

“不承担刑事责任不代表没有民事赔偿责任,武汉大学和当事人及当事单位就赔偿已进行了协商处理。”针对听证人的疑问,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祥林回应。

这是湖北省检察机关首次通过网络直播公开听证。

2020年6月6日凌晨2时许,位于洪山区珞珈山路的武汉大学牌坊遭一台搅拌车撞击受损,牌坊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引发高度关注。

公安机关以肇事司机肖某涉嫌过失损毁文物罪向洪山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经审查并作必要的补充侦查后,承办检察官综合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等各方面因素,提出拟不起诉的意见。鉴于该案社会影响较大,洪山区检察院决定以公开听证方式回应社会关切。

听证会由吴祥林主持,邀请了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同时具备听证资格的3名社会人士担任听证员。

“检察听证进一步拉近了检察机关和大众的距离,不仅回应社会关切,也增强了检察决定的说服力。”吴祥林说。

近年来,武汉市检察机关不断丰富检察听证的形式、规范检察听证的程序。

截至2021年12月27日,武汉市检察机关共开展听证1766件次,实现了市区两级院和“四大检察”业务听证全覆盖。

服务中心工作

一场串通投标案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助3家企业走出困境。

2017年至2018年,杨某等3人及所在公司应他人邀请提供各自所在公司的资质等信息资料并参与围标。案发后,3人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检察院综合考虑涉案人员的地位作用、企业生存发展实际,对3名犯罪嫌疑人拟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并以公开听证方式依法妥善处理涉市场主体案。

听证会由黄陂区检察院检察长刘国媛主持,邀请武汉市人大代表孙东林、黄陂区政协委员吴泽江、人民监督员马红军担任听证员。

黄陂区检察院将听证会意见作为案件处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后,针对该案暴露出的工程招投标问题,向杨某等3人所在公司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合规经营。

2021年以来,武汉市检察机关将检察听证与优化营商环境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对于涉市场主体的不捕、不诉、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做到应听证尽听证。

武汉市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7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涉市场主体公开听证案件256件,占全部听证数量的14.5%。

破解民生难题

“这里面的水合格吗?是谁经营维护?”近年来,武汉市新洲区居民社区陆续引入自动售水机,引发部分居民担忧。

得知辖区居民疑虑后,新洲区人民检察院对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开展调查走访,查明案情后,召开关于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的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营商户受邀参加。

除邀请各界人士走进检察院,武汉市检察机关还将听证“搬出去”,采取在事发地公开听证凝聚各方共识、增进理解互信,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6月15日,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检察院将一起噪音扰民案件公益诉讼诉前磋商公开听证会搬到了工地上。

原来,一个月前,硚口区检察院接到群众反映,辖区某工地经常夜间施工,小区居民多次投诉无果。

为妥善化解各方争议,硚口区检察院邀请区城管局、项目建设方、周边居民代表,召开听证会共同商议施工噪音治理问题。

武汉市检察机关还通过检察听证,借助“外脑”破解难题,提升工作质效。

武汉市检察院检察长彭胜坤主持的一起刑事申诉案听证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武汉大学的两名刑法学教授作为听证员,一起分析梳理案件疑点、聚焦争议问题释法说理。

武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穆书芹主持的“限塑”专项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上,武汉大学环境法专家学者、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积极建言献策,助推限塑工作跑出检察“加速度”。

武汉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规范公开听证程序,拓宽听证案件类型,确保听证工作常态化开展、规范化运行,用心用情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