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探索新举措破解市域治理难题

2020-07-22 来源:法制网 热度:928℃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鹏

为探索“等”外公益诉讼,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检察机关紧密结合第一批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公共安全、文物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通过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助推破解市域治理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致力解答好促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检察答卷”。

聚焦群众“头顶与脚下的安全”

城北区、城东区检察院紧密结合学习贯彻民法典关于“高空抛物坠物责任”的相关条文,自觉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对辖区高层楼宇户外广告牌设置情况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针对广告牌电气设备布线不规范和违规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等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协同配合其依法履职,及时消除了高空坠物安全隐患。

城北区检察院还紧扣民生领域的出行通道安全、消防通道安全、防汛通道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守护三大通道安全”公益诉讼检察专项活动,综合运用磋商、召开圆桌会议、发送检察建议等多元司法举措,督促协同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行政机关着力解决电梯安全隐患、违法占用消防通道、未涂刷消防通道标线和泄洪沟渠私搭乱建等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切实把公益诉讼检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治理效能。

湟源县检察院针对井盖“伤人”“吃人”问题,积极守护人民群众“脚下的安全”,对分布在本县12条主干道、33条辅路和人行道的3578座雨水井、检查井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发现的井盖损坏、路基塌陷、井盖丢失等安全隐患问题,会同县住建局、给排水公司、中油燃气公司、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单位召开井盖安全隐患问题整治座谈会,及时排除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聚焦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西宁市检察院着眼于加大对本市83处全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益司法保护力度,制定《关于开展国有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切实守护好历史文化根脉。辖区基层检察院先后开展了以守护明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的系列检察监督专项活动。

大通县检察院办理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件,会同文物保护部门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和协同办案等方面的文物保护协作机制,建立以“公益检察守护长城”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城中区检察院会同区文旅科技局多次对辖区内花园南街段、花园北街段、香水泉段明长城保护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察看排除坍塌险情、墙体加固、整修损坏城墙砖等情况,对城墙上方加盖房屋情况进行分类汇总、逐项登记,促进明长城修复工作顺利开展。

湟中区检察院针对村民修建房屋、平整土地挤占、蚕食明长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年久失修和字体模糊、脱落等问题,及时发出检察建议,协同配合相关行政机关切实做好受损文物修复工作。

聚焦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

为切实净化校园周边市场环境,给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西宁市检察院近日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校园周边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专项监督活动,对兴海路小学、虎台小学、市第七中学、虎台中学等中小学校周边50米以内的烟草经营场所和食品商店进行摸排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协同配合相关行政机关督促商户全面整改,杜绝向未成年人售烟,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城中区检察院会同区教育局、自然资源局开展以“大手牵小手、保林护源”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教育系列活动,向学生和家长演示无人机取证流程,广泛宣传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范围、监督方式等内容,引导学生和家长及时举报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共同守护青山绿水、共建美好家园。

城东区检察院会同青海师范大学二附中共同举办“公益诉讼检察进校园”活动,积极传递公益诉讼检察法治资讯,不断提升未成年人自觉守护“中华水塔”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