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趁清明祭祀出售假锡箔蒙骗20余名老人

2016-04-02 来源:正义网 热度:2431℃

为缅怀逝者,不少市民会在清明、冬至等时节将锡箔纸折成元宝来祭奠祖先,表达哀思。正因如此,这些节气前后锡箔销量都比较好,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成为购买锡箔的主要消费群体。然而,这却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在交易中故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骗取老人钱财。近期,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了一起诈骗案,被假锡箔蒙骗的老人达20余名,涉案金额逾2万元。

真假锡箔掉包计

安徽来沪打工的男子周某原本是一名厨师,工作虽然稳定,但由于收入一般,他对此一直不太满意,后来干脆辞职自己当起了老板,转行售卖锡箔。由于锡箔进价高,利润薄,生意并不顺利。之后没多久,他突然想起以前在浙江见过一种非常便宜的假锡箔,灵机一动便决定以假充真。

经过一番精心考虑,周某开车来到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在村里瞎转悠。很快他就找到了作案目标,见几个老年人围坐家门口闲聊,他兴致勃勃地下车主动搭讪:“锡箔有需要吗?质量很好的。”由于快清明了,锡箔在农村需求量比较大,老人们表示想看看货品。

周某赶忙从车后排座位拿出两捆真锡箔,卖力地开始“表演”。他先把锡箔拆出,递给各位老人鉴定,并现场用打火机烧了几张,地上立刻呈现出黄色的锡箔灰。老人们见状,对锡箔的质量深信不疑并开始询问价格。为充分取得他们的信任,能成功骗到钱,周某的开价和市场价一致。

见对方面露难色,他进一步缓和氛围地说道:“不过你们人多,一起买的话我能给你们打八折,比店里买划算多了。”老人们考虑一番后,还是纷纷掏钱各买了几捆。收到钱后,周某将装在后备厢内的假锡箔拿出,成功完成了掉包,得手后他立即驾车逃匿。

专挑老年人下手

他走后,老人们打开装锡箔的塑料袋,一眼就发现不对劲,锡箔纸张很粗糙,而且掉屑厉害。老人们猛然醒悟,但周某早已无影无踪。

在随后的几周里,周某驾车采用相同手段多次至上海市金山区朱泾、干巷、吕巷等地实施诈骗,受害者达20余人,均为老年人。很快,警方在黄浦区一小区内将周某抓获。

“老年人年事已高,反应迟钝,容易上当受骗,所以我一开始就决定从老年人下手。另外,由于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小毛病,行动不便,即使事情穿帮了也无法及时报警求助,我就有充裕的时间逃离现场。”看守所里,周某老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并阐述了选择老年人为主要作案目标的原因。“我也知道骗人不对,但我实在是穷怕了,太想赚钱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周某对自己屡次用假锡箔纸进行诈骗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

近期,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依法对周某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钱款共计人民币21,585元,其行为已触犯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经金山法院审理,周某因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罚金一万元。

检察官点评: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抓住了农村地区老太太辨别能力差的弱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来骗取老年人财物。在此,检察官也提醒广大市民,尤其家中有老人的朋友,清明时节临近,尽量到正规商店购买锡箔纸等物品,遇有上门推销锡箔纸的,一定要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财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