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效能治安态势实现“双质变”

2022-03-04 来源:法制网 热度:651℃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明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坚持“科技引领+社会共治”两翼并举,牢固树立“以防为先”理念,大力探索实践“预防警务”,通过动态感知风险、及时阻断风险,推动警务运行模式由被动反应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实现警务效能与治安态势“双质变”。

2021年,厦门群众安全感达99.359%再创新高。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厦门荣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强化“圈层”查控

构建海陆空立体防控网

今年1月5日深夜,位于厦门与漳州交界处的一公安检查站内,一辆黑色轿车接受无感安检时,设备突然发出警报,自动升起的拦截设备将该车辆阻截在检查站。经检查,执勤民警在车底发现数把管制刀具。这种自动预警拦截设备大幅提升了安检查控效率,有效降低执勤民警安全风险。厦门警方强化陆路防控工作,建成6个智慧公安检查站,不断完善市际布控拦截圈,配套健全可视化一键式“关城门”等机制,全力打造坚实可靠的“护城河”。

厦门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城市、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高崎国际机场跑道航班起落不断,每天出入境人员、货物进出繁忙,对治安防控提出新要求。厦门警方加强机场区域感知体系建设,着力完善防控体系,按照“国内一流、行业一流”标准,推动新机场安保体系建设,筑牢了民航管控防线。

“按照海陆空立体化防控思路,我们强化市际‘圈层’查控,着力构筑‘治安防控识别圈’,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阻截在外围、处置在远端。”厦门市公安局防控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杨震介绍说。

夯实“点面”防控

筑牢应急处置“桥头堡”

2021年3月的一天,湖里万达商圈有市民报警称,其患有自闭症的8岁儿子走失,万达街面警务站执勤民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依托智慧街面巡防系统公共视频,不到15分钟就找回走失儿童。

快速找回走失儿童,实现“小案快侦快破”,是近年来厦门警方稳步推进街面警务站等“智慧”支点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为筑牢街面巡防圈,厦门警方利用智慧街面巡防平台和“110慧眼”系统,结合“1—3—5分钟”快速反应圈和市、区两级巡特警巡区布局,进一步提升巡逻勤务精准度,为警务实战赋能增效。

“一个警务站就是一个微型派出所,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是一个指挥平台,真正做到快速反应,守住应急处置第一道防线。”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勤务指导处处长谢国瑞介绍说,目前全市共在车站、码头、商圈等重点区域,设立18个智慧街面警务站。

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则将平安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厦门已建成1340个智慧安防小区,通过对小区动态的多维感知和精细管理,努力为群众打造更加平安的幸福家园。

严格“要素”监管

打造源头预防“安全锁”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除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管好危爆物品等“要素”也是重要环节。

2021年6月以来,厦门市公安局依托福建省危险物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创新升级研发“厦门危爆物品智慧管控系统”,打造危爆物品智慧监管新模式,实现对全市民爆行业、民用枪支使用单位、剧毒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涉危行业“一套系统全面管理”。

该系统还有手机端App版本,民警通过手机足不出户就能对爆破作业的物料领取、运往现场、卸货清点、现场爆破、退库运输、清退回库等8个重点环节进行“全链条、无死角”可视化监管。近年来,厦门未发生因危爆物品监管问题引发相关案件、事故。

凝聚社会力量

共绘平安建设“同心圆”

2021年12月7日,一列车厢被布置为反诈骗主题的地铁,从吕厝地铁站出发。这是厦门警方策划推出的全省首列“橙风破诈”号反诈专列,将反诈骗宣传融入市民日常出行,发动全民成为反诈“传橙人”。当天,“e反诈”厦门反诈联盟平台正式上线,参与答题人数达12.7万人,其中有523名群众主动报名成为反诈志愿者。

发动市民参与,汇聚磅礴平安力量。近年来,厦门警方按照“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原则,坚持以专带群、专群结合,依托“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和“厦门百姓”App,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信息收集员、治安巡逻员、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宣传帮教员”作用,打造“义务交警”“青年义航队”等一系列平安志愿服务品牌,激发了社会治安防控新活力。